奧運會這樣的體育賽事中用到的游泳比賽泳池和跳水比賽泳池等,其建設標準通常遵循國際泳聯(FINA)的相關規定,同時也會參考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相關領域內的通用標準和原則,但ISO并不直接為泳池制定具體的標準碼。以下是根據相關權威信息歸納的泳池標準:
尺寸規格:
池長:一般為50米,允許誤差+0.03米。正式比賽和奧運會要求嚴格遵循此標準。
池寬:通常為21米,但奧運會和世界錦標賽等高級別賽事可能要求更寬,達到25米。
水深:要求≥1.8米,對于國際比賽場地,池底在出發區和轉身區應至少有3米的深度。
泳道寬度:每道2.5米寬,邊道另加0.5米。
水質和水溫:
水質必須符合國家或國際衛生標準,確保運動員的健康安全。
水溫應保持在27~28°C之間,為運動員提供最佳的游泳環境。
設施配置:
出發臺:應居中設在每泳道中心線上,臺面規格和高度需符合標準,確保運動員出發的公平性。
觸電板(觸壁板):用于記錄運動員的比賽成績,其規格和安裝位置也有嚴格要求。
泳道標志線:用于分隔各泳道,確保比賽的公平性。
水深:
跳水比賽對水深有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跳水池區域。奧運標準泳池的跳水池區域深度通常為5米,以確保跳水運動員的安全和完成高難度動作的空間。
跳臺和跳板:
跳臺和跳板的高度和規格需符合國際泳聯的規定,通常為5米、7.5米和10米等不同高度。
跳板和跳臺的彈性、穩定性和安全性都需經過嚴格測試和認證。
其他要求:
跳水池區域的水質、水溫以及周邊設施(如觀眾席、安全網等)也需符合相關標準和規定。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ISO不直接制定泳池標準,但國際泳聯(FINA)在制定泳池標準時會參考ISO的相關原則和要求,以確保泳池設施的安全性和比賽的公平性。因此,在奧運會這樣的國際體育賽事中,泳池的建設和維護都會嚴格遵循國際泳聯和ISO的相關標準。
此外,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體育規則的不斷完善,泳池標準也可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在準備奧運會等重大體育賽事時,需要密切關注國際泳聯和ISO的最新動態和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