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區域協同一體化發展的宏偉藍圖中,產業轉移與產業協同不僅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力,更是促進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其中,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其自由流動與高效互認對于加速產業對接、優化資源配置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總工程師宋同飛就京津冀三地在人才服務標準化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向新華社記者詳細介紹了系列創新舉措、顯著成效及未來規劃,為我們揭示了京津冀如何通過標準化手段打破壁壘,構建人才流動新生態,推動區域協同發展邁向新高度。
本文轉載自權威發布,旨在全面展現京津冀在人力資源服務標準化領域的先行先試與卓越成就,包括率先發布實施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人力資源服務規范》系列區域協同地方標準,以及這些標準如何有效促進三地人力資源市場的“同事同標”,實現服務質量的整體躍升和人才流動的暢通無阻。同時,文章還展望了京津冀在標準化工作上的新藍圖,即深化標準宣貫、強化區域互通,探索更多領域的標準化協同,為區域協同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讓我們一同關注并見證,京津冀如何通過標準化這一“隱形推手”,不斷拓寬人才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共同繪制區域協同發展的新篇章:
津冀區域協同十周年標準化發展專題新聞發布會上新華社記者提問:京津冀區域協同一體化發展,產業轉移、產業協同是重要一環,服務產業轉移,人才流動與互認又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那么京津冀三地在人才服務標準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總工程師宋同飛:謝謝您的提問。為貫徹落實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戰略部署,服務產業轉移推進三地人力資源統籌發展,由北京市牽頭,三地市場監管部門會同三地人力社保部門合力開展區域協同標準創制,2018年,在全國率先發布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人力資源服務規范》系列13項區域協同地方標準,這也是三地首次在服務標準化領域實現區域協同發展的實踐探索。
系列標準覆蓋了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求職招聘服務、職業指導服務、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服務、流動人員管理服務等11個業態,涵蓋人才的選、育、用、留全服務流程。同時,對不同業態的服務內容、服務要求及服務評價與改進等進行明確規范,構建了從A到AAAAA的五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評價指標體系,推動三地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更高質量服務,服務產業轉移打造京津冀人才流動樞紐。
《人力資源服務規范》系列京津冀區域協同地方標準發布后,三地形成《京津冀人力資源服務區域協同地方標準座談會會議紀要》,建立協同聯動機制,協同推進標準宣貫工作,三地六部門組織包括標準化專家和行業專家的標準宣貫團隊,分別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以培訓、答疑、座談等多種形式開展貫標活動,對三地1200余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近3000從業骨干人員進行了培訓。該系列標準有效實施直接推動了京津冀人力資源服務領域“同事同標”,即求職者在京津冀三地享受統一標準的人力資源服務、服務機構評定等級在京津冀三地實現互認,形成了京津冀人力資源市場協同發展態勢,打造了公平、透明的人力資源服務營商環境。截至目前,京津冀獲評1A級以上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已達1400余家。
目前該系列標準已于上個月(7月中旬)迭代升級至2.0版,新版系列標準統籌考慮京津冀3地不同類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發展要求,在結構框架、具體內容、指標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優化升級,更加突出彰顯數字化賦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理念,針對經營性服務機構、公共服務機構不同功能定位,設置不同的引導標準,既突出北京的引領示范,又兼顧津冀兩地實際,科學性、適用性、可操作性更強。
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終體現在增進人民福祉、促進共同富裕上。下一步,三地市場監管部門在國家標準委的指導支持下,重點做好以下兩項工作:
一是三地市場監管部門聯合人力社保部門聯合做好標準宣貫工作。通過開展貫標培訓、政策宣講、知識競賽、等級評定等相關工作,確保新舊標準的平穩過渡和組織實施,推動實現京津冀三地人力資源市場一體化。
二是加強三地互通,充分發揮“3+X”京津冀區域協同標準化協作模式優勢,三地市場監管部門會同三地行業部門加強溝通,在現有交通、生態、建筑、人力資源服務領域標準協同的基礎上,探索更多標準化領域實現區域協同,推動京津冀三地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協同聯動,助力三地標準化工作邁上新臺階、開創新局面、實現新發展。
轉載自: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侵權請聯系刪除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