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江的滔滔江水中,廣東這艘經濟巨輪正奮楫揚帆,駛向高質量發展的新藍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為廣東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強化重點產業鏈發展,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與成果應用。在這一背景下,廣東省以制造業為核心,以質量為引擎,激活產業鏈發展新動能,書寫著新時代的發展新篇章。
質量強鏈,引領產業升級
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質量強鏈工作,將其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省委書記黃坤明多次強調,要大力實施廣東質量提升工程,加強全鏈條質量管理,打通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省長王偉中也多次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部署推進質量強鏈相關工作。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因勢利導,全面開展50條重點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試點,覆蓋21個地市,形成上下聯動、各方協同的工作新格局。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廣東省不僅幫助3.5萬家鏈上企業解決了5.8萬個質量瓶頸問題,更在推動產業鏈由“大”向“強”的轉變中邁出了堅實步伐。
創新驅動,激活發展新動能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廣東省深知,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產業競爭力。為此,廣東積極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省重大科技項目,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在深圳,新型顯示產業質量強鏈項目的實施,不僅建立了質量協同、質量創新、質量基礎“三大平臺”,還形成了具有全球競爭優勢的新型顯示產業鏈,規模超過3000億元。在廣州,則以打造高質量產業鏈主體為目標,通過政策、資金、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壯大。
文化賦能,打造文旅新亮點
除了制造業的蓬勃發展,廣東省還注重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廣東依托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挖掘整合出包括水鄉文化、海絲文化、紅色文化、僑批文化等內涵豐富的線性文化遺產,推動了大灣區文化圈和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的建設。
廣州首個“非遺街區”永慶坊的落成,成為城市記憶和鄉愁的載體。廣彩、廣繡、琺瑯等非遺大師工作室的進駐,不僅讓非遺文化煥發新生,也為現代生活增添了更多文化氣息。同時,廣東還通過文化創新,將非遺元素與現代科技、時尚產業相結合,推出了一系列聯名產品和文創產品,讓傳統文化以更潮更新的面貌回歸現代生活。
潮起珠江再出發,廣東正以質量為擎,激活產業鏈發展新動能,書寫著新時代的發展新篇章。在未來的征程中,廣東將繼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廣東力量。珠江兩岸,“鏈”接未來,廣東的明天將更加美好!